脑电信号源的估计是神经科学中的一个逆问题。由于解的非唯一性,这是一个不适定问题,需要正则化或先验信息来进行电生理源成像。结构化稀疏性先验可以通过(基于L1范数)和(基于L2范数)约束的组合来获得,例如Elastic Net(ENET)和Elitist Lasso(ELASSO)模型。
脑电让我们可以通过在头皮放置电极从而以无侵入式的方式记录神经活动,但同时这种非侵入式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tip 局限性 神经元产生的神经活动必须通过神经组织、脑脊液、头皮和颅骨传播 (即改变信号原始特性的电阻组织层),然后才能到达表面电极。最重要的是,产生电活动的神经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嵌入在一个由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网络中,这些神经元不断地激活并产生自己的电活动。在神经信号到达头皮电极之前的所有这些失真信号被归因为 容积效应 (volume conduction effects),在技术上被定义为电场 (或磁场) 通过生物组织到达测量传感器时所产生的失真。由于这些通过组织的失真信号的传导,头皮传感器只能记录其所在位置以下几厘米处产生的大脑活动。从另一方面说,头皮上所在传感器的每个位置,记录的大脑活动反映出的是在该位置周围几厘米范围内的脑电源活动的==加权和==。 ::: 尽管有这些失真现象,脑电图仍然是研究大脑活动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虽然容积效应将我们限制在大约 5-9 厘米的空间分辨率,但它保持了毫秒尺度上的时间分辨率,与所有其他研究神经系统的方法相比相对来说是最高的。如果能够突破容积效应的影响,并提高空间分辨率,EEG 作为神经影像研究方法将发挥极大的优势。 ::: tip 逆问题的困难 EEG 逆问题是一个==病态== (ill-posed) 问题, 因为对任何可采用的输出电压来说,逆问题的解都是不唯一的而且是不稳定的(逆问题的解对噪音数据的微小改变高度敏感)。过去的许多工作都是通过分析头皮层面的电极信号相关性来进行脑功能连接分析。事实上,这些对大脑信号的分析方法由于没有精确的匹配相关的脑区而缺乏充分的生理或解剖学意义。因此,忽略容积效应的这些方法而试图通过分析头皮脑电的模式来反映头皮之下的大脑活动,这在最近几年受到了神经科学领域广泛的质疑和挑战。 ::: 近些年来,从头皮脑电数据重建大脑皮层活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一系列的脑电逆问题或源重建的方法被提出。但是几乎所有基于电生理源成像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限制,在这些技术限制的基础上,我们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目前为止,M/EEG (Magneto/Electroencephalographic) 以贝叶斯形式的源分析模型可分为三类用以说明如何利用关于连接性的先验信息 (协方差或精度) 来实现溯源分析。 ::: tip 常用方法